狂胜韩国!101比66,中国女篮用实力宣告:季军到手!
昨晚的女篮亚洲杯季军争夺战,中国女篮火力全开,硬生生用35分的优势将韩国队按在地板上摩擦。这样的大胜,不仅是实力的体现,更像是在半决赛惨败后的一声怒吼。这支队伍用行动告诉球迷:中国女篮还是亚洲顶尖强队之一!但平静之余,主教练宫鲁鸣的一句话像一盆冷水泼了下来——“这次亚洲杯只是备战2028奥运会的小考,全队表现算及格吧。”是的,冠军没拿到,半决赛又被宿敌日本三分狂轰,问题摆在眼前,胜利的感受难掩现实的刺痛。

外线崩盘,日本三分雨敲醒女篮警钟
季军是安慰,但我们都知道,这届亚洲杯真正的考验是半决赛日本队那一关。然而,就在那一场关键战中,中国女篮的外线简直让人看得暴躁,自己命中率连30%都不到,却眼睁睁看着对手用47.1%的三分命中率杀掉了比赛!杨力维、王思雨、黄思静这些老将拼尽全力,但肉眼可见的速度和准星开始下滑,而新生代李缘、杨舒予暂时还不能接过大旗。这种画面,让人不得不问一句:中国女篮的外线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解决?
没有李梦的答案,不是召回而是寻找下一个
这次亚洲杯名单公布后,质疑声就没停过——为什么不带李梦?!要知道,李梦是中国女篮的终极进攻武器,也是关键时刻最稳定的杀手。这几年,她帮助球队拿世界杯亚军、亚洲杯冠军、亚运会金牌,战功显赫。半决赛输给日本那天,“召回李梦”的呼声直接冲上热搜,可惜,宫鲁鸣的目标是2028奥运会,本届比赛干脆都没带征战WNBA的李月汝回来,就是要给年轻人机会,寻找未来的核心。
其实说白了,召回李梦根本治不好中国女篮的问题。她的确优秀,但28岁的年龄加上伤病年年缠身,不可能撑到2028。而中国女篮的真正顽疾,是没人在外线接班。当老将渐渐退场时,“下一个李梦”在哪里?与其怀念李梦,不如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,更长的时间,真正培养新的核心!
联赛养生?WCBA毒瘤正在摧毁国手的成长!
亚洲杯的失败,也不能全怪国家队。这锅,WCBA联赛怎么也跑不了!宫鲁鸣早就点破了问题:“我们的联赛水平,有点不太好说。”实际上,一眼就能看出来,这届亚洲杯年轻国手为什么打不出来。国内联赛成为“养生联赛”,各俱乐部忙着砸钱搞“军备竞赛”,囤积国手、引进高价外援,但完全忽略了对年轻人的锻炼。表面看起来球员们年薪百万、风光体面,可到了国际赛场,打得像个纸老虎。
更扎心的是,这种情况甚至和薪资环境挂钩!WCBA里的顶薪本土球员年薪随随便便超过150万人民币,可去WNBA赛场奋斗一整年却只有不到50万。不难理解,为什么球员们宁愿留在国内舒舒服服打球,也不愿意出去挑战。这种“舒适圈”的后果,就是国内联赛水平停滞,中国女篮的出路变得渺茫。拿着高薪,却投着比日本联赛低三成的命中率,这不是痛击,是什么?
突破瓶颈,联赛改革刻不容缓
现实摆在眼前,宫鲁鸣对WCBA的批评言之有理:投篮命中率这种硬扎指标从来不是靠短期集训提上来的,而是靠联赛里每场比赛锻炼出来的。本土联赛强度不够,年轻球员成长缓慢,于是国家队每次陷入老将“抢救”的境地。往根上看,不把联赛捏成一座真正的“炼钢炉”,国家队就无药可救。什么招回这位老将、补上那位巨星,都只是权宜之计,能治标,绝不能治本。

所以问题来了:WCBA,还有中国篮球传统的训练体系,怎么变革?怎么让联赛真正成为国手成长的沃土?中国女篮急需答案,球迷更急需一个希望。挥别亚洲杯,不仅是输得憋屈,也是必须重新审视的机会——亚洲杯的战场结束了,但这支球队真正的战争从现在才开始。